杨凌位于关中腹地,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试验区。自1997年示范区成立以来,秉承使命,立足“三农”,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上发出“杨凌声音”,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杨凌力量”,已成为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全国面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之一。
1、一是政策体制优势。杨凌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管理体制,由国家22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支持杨凌建设发展。去年10月,国务院第三次下发《批复》,提出杨凌建设“三区三高地”目标,从五个方面提出35项支持杨凌发展的政策。独特的共建体制,为杨凌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也为入区企业享受中省政策、项目、资金扶持,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
2、二是科技资源优势。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两所高校,聚集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是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要素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同时,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日趋成熟,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加便捷。
3、三是产业集聚优势。全力打造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陕西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种子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农机产业园基本建成,以种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环保农资、涉农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4、四是改革开放优势。依托自贸片区,全面释放165项改革创新政策红利,自由贸易通关率显著提升。双区(示范区+自贸片区)叠加优势,更便于让企业走出国门,让产品远销海外。
5、五是显著区位优势。杨凌距西安82公里,处在西安和咸阳机场等交通枢纽1小时范围内,连霍高速、陇海铁路、西宝高铁穿境而过,是关天经济区重要节点,交通十分便利。
杨陵因隋文帝杨坚的寝陵在此而得名,为杨凌示范区所属县级辖区。
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择址,在这里创办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又陆续布局建设包括2所大学、5个研究所、3所中专共10家农科教单位,因农业科教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复建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并纳入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序列管理。
1、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
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2017年3月15日)
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2018年10月26日)
2019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中方愿意在陕西省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目前,这一基地正在依托杨凌示范区进行建设。
2、独特体制
杨凌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体制,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
3、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杨凌示范区聚集70多个学科、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是国内外农林水科技、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高职院校,位列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11位。
“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871.19亿元,位居全国农业区域品牌榜首。
“杨凌农科”品牌价值818.58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
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