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站后工程通信系统第三次设计联络会在渝顺利召开。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文轩先生受邀参会,就扩底锚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创新应用及通信系统支撑方案进行技术分享,为这条串联重庆主城东西向的城轨快线建设注入“安全基因”。

千万次耐疲劳锚栓破解穿江隧道技术难题
作为重庆首条城轨快线,27号线全长56公里,设15座车站,穿越铜锣山、中梁山、缙云山三大山脉及长江、嘉陵江水系,地质条件复杂度居全国轨道交通前列。其中,穿江隧道工程以83米全国最深盾构始发井、8米极限覆岩厚度穿越长江,面临高水压、岩溶破碎带等挑战,对通信系统支架的锚固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
南京曼卡特自主研发的NJMKT后扩底锚栓在此次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产品通过机械锁键结构与混凝土形成精准咬合,滑移量控制在规范要求内,彻底摒弃传统膨胀螺栓依赖摩擦力的弊端。其核心优势包括:

超长耐疲劳性能: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锚栓耐疲劳次数突破1032万次,远超行业200万次标准,可承受城轨快线140km/h列车动态荷载的长期冲击;
高强度防腐设计:采用3100小时盐雾试验认证的合金钢材质,抗拉强度达370MPa,屈服强度超235MPa,适配重庆高湿环境。
抗震冗余保障:通过8度地震烈度模拟实验,在穿江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为通信设备提供稳定支撑。
数字化施工与绿色理念贯穿全周期
在27号线通信系统建设中,曼卡特锚栓的应用不仅体现于材料性能,更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建造理念:
资源循环利用:采用可拆卸机械锚栓专利技术,支持设备更新时重复拆装,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在雅万高铁、北京地铁6号线等项目中,该技术已实现槽道二次利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生态优先实践:穿江隧道施工中,锚栓与新型环保泥水分离设备协同作业,实现盾构废渣资源化利用及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施工对长江生态的影响。
技术总监李文轩:以创新护航“轨道上的都市圈”
会上,李文轩先生指出:“27号线作为重庆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的核心工程,其通信系统需兼顾高速运行下的稳定性与极端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曼卡特锚栓通过千万次耐疲劳测试、哈芬槽道抗震结构及3000小时盐雾防腐技术,为通信支架提供了‘刚柔并济’的解决方案。”

行业认可:从“进口替代”到“国际领先”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评价:“曼卡特锚栓的应用,体现了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高效、绿色’的总体要求,其千万次耐疲劳性能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锚固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悉,曼卡特产品已服务于全球超800公里轨道交通、300座桥梁隧道及20座核电站,包括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雅万高铁等标杆工程。此次与27号线的合作,不仅为西部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彰显了中国技术护航全球基建安全的实力。随着27号线进入铺轨与装修阶段,南京曼卡特将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以“结构安全守护者”的使命,助力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