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实验数据的质量。因此,保养和维护实验室仪器是每个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合理的保养可以避免仪器出现故障,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几项常见的实验室仪器日常保养技巧。
1、定期清洁仪器
清洁是仪器保养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不同类型的仪器需要使用不同的清洁方法。通常,清洁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1)去除表面灰尘:使用柔软的无尘布或吸尘器轻轻去除仪器表面积聚的灰尘。CNPP小编提醒,避免使用粗糙的布料,以免划伤仪器表面。
(2)清洁接口和探头:仪器的接口和探头是容易积聚灰尘和污垢的地方。定期清洁这些部件有助于保持其良好的接触性和工作性能。
(3)去除液体残留:对于液体处理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滴定仪等),在使用后应及时擦拭干净,以免液体残留影响仪器内部系统。
(4)使用适当清洁剂:清洁仪器时应根据不同材料选择适当的清洁剂。有些仪器的外部可能对某些化学清洁剂敏感,因此需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并避免直接接触到电气部件。
2、定期校准和检测
即使仪器清洁得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仪器的准确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定期校准和检测是确保实验室仪器精度的关键。
(1)定期校准:根据仪器类型,制定定期校准计划,确保仪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常见的仪器如天平、温度计、PH计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样品或专业校准设备来进行。
(2)检测仪器功能:在每次使用前,最好先检测仪器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天平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准,光谱仪应确保灯光系统正常,温度控制设备应检查温控系统。

3、妥善存储仪器
正确的存储方法能有效防止仪器损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存储仪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存放环境的控制: 实验室仪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过湿或过高的温度,这些因素都可能损坏仪器的精密部件。
(2)保护外部部件:仪器在不使用时应用保护罩覆盖,防止灰尘进入。对于一些容易损坏的部件,如光学镜头或传感器,应放入专用的保护箱中。
(3)拆卸和维护:一些需要拆卸的仪器(如离心机、泵、加热设备等)在不使用时应定期拆卸并进行必要的维护,防止零部件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老化或损坏。
4、防止误操作
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仪器损坏,因此,正确的操作是保养的重要一环。以下是几个预防误操作的建议:
(1)熟悉操作手册:每台仪器在使用前都应仔细阅读其操作手册,了解正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2)避免超负荷使用:避免长时间或超负荷运行仪器,这样不仅会影响仪器的准确性,还可能加速仪器部件的磨损。
(3)定期检查软件系统:对于带有软件系统的仪器(如显微镜、气相色谱仪等),要定期更新软件,确保其程序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进行检查,防止软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错误。
5、与供应商建立良好沟通
与仪器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保养和维护仪器的重要补充。供应商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并在仪器出现故障时提供及时的维修服务。定期进行仪器的技术支持和保养服务,能够进一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定期检查和维修服务:CNPP小编建议,与供应商签订维修保养合同,确保仪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修理。
(2)获取软件更新和技术支持:许多现代仪器都配有可更新的软件系统,定期联系供应商获取软件更新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仪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