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印尼雅加达——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一座承载着国家现代化梦想的跨海巨构——印尼爪哇岛跨海大桥,正通过中国创新技术实现结构安全的革命性升级。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碳纤维胶及配套加固体系,成功应用于该大桥水下桩基修复工程,标志着中国基建材料首次以“全链条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印尼国家级战略工程,为全球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桥梁加固提供了“中国标准”。
技术破局:水下加固的“隐形冠军”
巽达海峡大桥全长31公里,主跨桥墩间距达2.9公里,设计抗震能力9级,桥面离海面81.75米,可通行全球最大船舶。然而,其水下桩基长期受热带季风、强水流及盐雾腐蚀影响,传统钢材加固方案因自重大、易锈蚀被否决。曼卡特水下碳纤维胶凭借三大核心优势脱颖而出:
1.超强耐久性:采用纳米级改性环氧树脂基材,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80%,耐酸碱、耐腐蚀性能远超欧盟EN 1994标准。
2.水下固化黑科技:胶体为半膏状,可在水流中完全固化,渗透碳纤维布后形成致密粘结层,施工不流淌、不被冲散,解决了传统胶黏剂“水下失效”的行业痛点。
3.绿色环保认证:通过中国平安环保责任险承保,未检出乙二胺等禁用成分,施工无异味、无挥发,符合印尼“零污染”基建要求。
施工革新:从实验室到深海的“无缝衔接”
针对印尼爪哇岛跨海大桥水下桩基修复,曼卡特提供了一套“定制化施工方案”:
1.基面处理:潜水员使用高压水枪清除桩基表面青苔、污泥,气动打磨机磨除酥松层至坚实基层,尖锐棱角打磨成圆角(最小内径20mm),确保粘结面平整。
2.分层找平:水下专用找平胶按A:B=2:1配比搅拌,分批涂抹至修补层厚度≤10mm,待24小时固化后进行下一层施工。
3.预浸碳布工艺:碳纤维布按尺寸裁剪后平铺于双层塑料薄膜,调好的浸渍胶(A:B=3:1)沿纤维方向反复碾压渗透,确保单面胶层稍厚,裹成小卷备用。
4.潜水粘贴:施工人员潜水至桩基位置,展开碳布卷,撕开胶层靠基材面薄膜,沿纤维方向滚压粘贴,刮板均衡施压排除气泡,24小时后撕下另一面薄膜。
国际认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曼卡特水下碳纤维胶已通过欧洲ETA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主导编制《建筑结构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标准。此次印尼工程中,其耐疲劳性能经检测达200万次循环无损伤,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绿色未来:赋能全球基建转型
“从港珠澳大桥到印尼爪哇岛跨海大桥,我们用20年时间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全球竞争力。”曼卡特董事长黄子秀表示,“未来将加速研发环氧树脂胶等前沿产品,持续重塑世界加固材料格局。”目前,曼卡特产品已出口至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数万项目中实现“零失效”运行。随着印尼爪哇岛跨海大桥的推进,这座“印尼民族强盛的标志”正以中国技术为基石,书写着东南亚基建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