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13时17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北纬30.84度,东经99.86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尽管暂无人员伤亡报告,但震中区域平均海拔4251米、地形复杂,次生灾害风险仍需警惕。在应急响应与灾后重建的讨论中,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碳纤维布因其卓越的抗震性能成为焦点,为高烈度地震区建筑加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曼卡特碳纤维布:轻质高强的“抗震卫士”
在灾后建筑安全评估中,曼卡特碳纤维布因其材料特性与工程应用成效备受关注。该产品采用进口高强度碳丝编织,抗拉强度达4300MPa,是普通钢材的8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5。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1.力学性能卓越:碳纤维布通过环向缠绕加固混凝土柱,可显著提升结构延性,防止地震中脆性破坏。实验数据显示,经曼卡特碳纤维布加固的构件,抗震承载力提升30%以上。
2.耐久性突出:产品通过50年湿热老化认证,抗酸碱、耐盐雾,适应高原强紫外线与温差剧变环境,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3.施工便捷高效:碳纤维布可弯曲缠绕异型构件,无需大型机械,施工空间小、工期短,尤其适合震后应急加固。例如,在2023年广东河源地震中,曼卡特团队仅用72小时完成某学校教学楼的碳纤维布加固,恢复使用功能。
技术赋能:从实验室到震区的实践
曼卡特碳纤维布的抗震效能已通过多项工程验证。在川西高原某医院改造项目中,技术人员针对框架结构节点采用碳纤维布“U型箍”加固,配合曼卡特植筋胶形成整体增强体系。地震模拟测试显示,加固后结构在7度地震作用下仍保持弹性变形,远超原设计6度抗震标准。
“碳纤维布不是‘万能药’,但它是震后快速修复的最优解之一。”曼卡特技术总监李工表示,“碳纤维布轻质特性不会增加结构负担,粘贴工艺可完美贴合曲面构件,尤其适用于历史建筑与异形结构的保护。
从实验室到震区一线,曼卡特碳纤维布以科技之力诠释“小材料、大安全”的理念。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成果守护生命安全,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抵御灾害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