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清到全球:国产预埋槽道破解核电“卡脖子”难题
福清核电站作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其设备管线系统对加固材料的耐腐蚀性、抗震性及安装精度提出了严苛要求。南京曼卡特针对核电场景定制研发的预埋槽道,采用高防腐合金钢材质与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成功通过3000小时盐雾试验——这一数据远超国际标准,相当于在海洋级腐蚀环境中持续服役10年以上而不锈蚀。
“在核电站高湿度、高辐射的复杂环境中,传统材料易因腐蚀导致结构松动,而曼卡特预埋槽道通过200万次疲劳测试和120分钟耐火实验,确保了设备管线在极端工况下的长期稳定。”南京曼卡特董事长黄子秀表示。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福清核电站、田湾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等国内重大项目,并出口至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等“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累计服务核电机组超20台,成为国产材料替代进口的典范。
技术攻坚:产学研融合突破国际垄断
曼卡特预埋槽道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持续的技术创新。据公开资料,该产品通过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攻克了高防腐涂层附着力、抗震锚固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形成19项国际认证专利集群。其模块化设计支持T型螺栓快速安装,无需焊装即可实现毫米级预埋精度,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0%,同时避免混凝土配筋破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在浙江三澳核电站这一全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中,曼卡特预埋槽道再次展现技术优势。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机组,总投资超1200亿元,其管线系统加固工程对材料性能要求近乎苛刻。曼卡特产品凭借盐雾3000小时、耐疲劳200万次、抗震不松动的综合性能,成为唯一通过项目方严苛评审的国产供应商。项目负责人评价称:“曼卡特预埋槽道的精准预埋与全生命周期防护能力,为核电站安全运行树立了新标杆。”
全球布局:从核电到高铁的“中国方案”输出
曼卡特的技术影响力已跨越国界。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其弧形预埋槽道成功应用于隧道接触网悬挂系统,以高防腐、耐疲劳特性保障了高铁在热带雨林气候下的长期稳定运行。此外,公司13万套敲击式背栓进驻美国塞班岛八星级度假酒店,刷新国内背栓单项目出口纪录;碳纤维加固材料助力宁夏医科大学教学楼抗震等级提升两级,成为教育建筑安全升级的典范。
目前,曼卡特产品已覆盖全球五大洲,参与南京地铁、重庆桥梁、深圳核博会等数百个重大工程,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18%以上。公司先后荣获“中国知名品牌”“江苏省质量诚信AAAAA级企业”等称号,并通过欧盟ETA认证、EN 1994标准等国际权威认可,为全球基建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锚定“双百目标”引领行业变革
站在成立二十周年的新起点,曼卡特提出“双百目标”:实现百亿营收、打造百年品牌,并加速布局耐辐射植筋胶、第二代耐久型锚栓等前沿领域。“从打破进口垄断到制定国际标准,曼卡特的二十年证明,真正的‘隐形冠军’必须扎根于大国工程的基石之中。”行业分析师指出。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基建浪潮兴起,这家源自南京的企业正以技术创新重塑世界加固材料格局。从福清核电站的深海之滨到雅万高铁的热带丛林,曼卡特预埋槽道用3000小时盐雾的坚守,诠释了中国制造对安全与品质的永恒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