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四层碳板“叠甲”,破解桥梁加固世界难题
兴阳线西环立交桥作为G234国道关键节点,日均车流量超3万辆次,长期承受重载交通压力导致主梁出现结构性损伤。传统加固方式需大面积开槽植筋,易破坏原结构且工期冗长。曼卡特团队创新采用四层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通过以下技术革新实现突破:
1.高强复合,以柔克刚:单层1.2mm厚碳板抗拉强度达钢材的10-15倍,四层叠加后形成“柔性钢甲”,可抵御8级地震及超强台风冲击。
2.预应力主动加固:通过专利楔形自锁锚具施加300kN预应力,使碳板在荷载前产生反向变形,消除传统加固的“应变滞后”现象,裂缝宽度缩减60%。
3.微创施工,零损原结构:锚具安装无需开槽,仅需钻孔植入高强螺杆,施工空间需求较传统方法减少70%,特别适用于桥墩、盖梁等狭小区域。
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四层碳板系统如同给桥梁穿上‘防弹衣’,不仅承载力显著提升,更通过预应力技术主动‘治愈’结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30年以上。”
工程实证:从实验室到中原枢纽的硬核验证
曼卡特技术团队在项目实施中展现三大核心优势:
全周期技术支持: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监控,派遣结构工程师驻场,确保每层碳板受力均衡。
严苛环境适配:针对河南盐碱地质特点,碳板采用纳米级防腐涂层,通过3100小时盐雾试验,耐久性超欧盟ETA标准2倍。
极速施工模式:单跨加固仅需72小时,较传统方法缩短工期60%,减少交通封闭时间,保障区域物流畅通。
项目业主单位评价:“曼卡特方案实现‘安全、经济、高效’三重目标,四层碳板系统经受住了-15℃严寒与40℃高温的极端考验,成为中原交通基建的‘定海神针’。”
行业影响:中国方案定义全球桥梁加固标准
此次工程标志着我国桥梁加固技术实现从“被动修复”到“主动增强”的跨越:
标准引领:曼卡特参与编制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规程》纳入河南省地方标准,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国际认可:四层碳板系统已通过欧盟CE认证,出口服务印尼雅万高铁、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等30余个海外项目。
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相比传统钢加固,碳板方案降低综合成本35%,减少碳排放50%,符合“双碳”战略下基建升级要求。
中国工程院专家指出:“曼卡特四层碳板技术解决了大跨度桥梁加固的世界性难题,其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模式为全球基建提供了‘中国方案’。”
锚固“双循环”,赋能新基建
随着兴阳线西环立交桥加固工程竣工,曼卡特正加速布局三大战略方向:
1.极端环境材料:针对沿海核电、跨海大桥等场景,开发耐辐射、抗冲击的第五代碳纤维复合材料。
2.全球技术输出:依托“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在东南亚、中东建立区域服务中心,推动中国锚固技术标准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