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与防剥离需求
碳纤维布加固时,端部易因应力集中或粘结失效发生剥离破坏。传统碳布加固需依赖胶粘剂与混凝土基材的粘结力,而压条通过垂直于主纤维方向的加压固定,可显著增强端部锚固效果。例如,在梁底加固中,压条宽度通常≥0.6倍梁宽,厚度≥0.5倍梁底碳布厚度,通过机械咬合与胶粘剂双重作用,有效防止碳布剥离,提升加固可靠性。
承载力提升与构造优化
压条设计可优化碳纤维布的受力分布。在集中荷载部位(如梁支座、柱节点),横向压条或U型箍能将局部应力扩散至更大范围,减少应力集中导致的纤维断裂风险。此外,压条与主碳布形成复合受力体系,可提高结构整体抗弯、抗剪能力。例如,某隧道配电房加固项目中,通过压条与碳布协同工作,成功修复了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承载力提升显著。
施工便捷性与质量控制
压条采用预制标准化设计,施工时直接粘贴固定,无需现场裁剪或复杂拼接,可大幅缩短工期。同时,压条的几何尺寸(如宽度、厚度)可通过规范明确要求(如宽度≥500mm),便于施工质量控制。相比之下,传统碳布加固需依赖工人经验裁剪,易因尺寸偏差影响加固效果。
耐久性与防护增强
压条可对碳纤维布提供物理保护,减少紫外线、潮湿环境对纤维的侵蚀。例如,在桥梁加固中,压条与碳布复合层外覆防火涂料或环氧砂浆,可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至50年以上。此外,压条的刚性特性可抑制碳布因温度变化或长期荷载产生的蠕变,维持加固体系长期稳定性。
规范与成本驱动
现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对压条尺寸、粘贴方式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行业向标准化压条设计转型。同时,压条采用碳纤维板或高强钢材制造,虽材料成本略高于碳布,但施工效率提升可抵消部分成本,且压条可重复利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