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挑战下的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验证
在轨道交通领域,地铁隧道内温度常年维持在40℃以上,叠加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与湿热环境,对锚固材料的耐温性、抗疲劳性提出严苛要求。南京曼卡特技术团队通过分子结构改性技术,在MT-500植筋胶中引入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使其在120℃高温下仍能保持90%以上的粘接强度,并通过平安保险承保的50年耐久性认证,成为国内少数通过欧盟ETA认证的植筋胶产品。
在徐大堡核电站建设中,曼卡特团队更面临“耐高温+可焊接”的双重挑战。传统植筋胶在焊接高温下易碳化分解,导致锚固力骤降,而曼卡特MT-500通过无机纳米填料技术,实现胶体与钢筋的热膨胀系数匹配,焊接后锚固力不降反升。现场拉拔实验显示,焊接后的M12化学锚栓在承受47.4千牛拉力时,混凝土基材先行开裂,而植筋胶层仍保持完整,这一数据远超行业标准要求。
施工革新:从“人工配胶”到“智能注胶”的效率飞跃
针对大型工程中混胶量过多易引发爆聚的行业痛点,曼卡特推出注射式植筋胶+螺旋混合嘴组合系统,实现胶体A/B组分的纳米级均匀混合。施工人员仅需将胶瓶装入专用胶枪,通过匀速挤压即可完成注胶,前3枪废胶自动舍弃,确保每一滴胶液均达到最佳固化比例。
更值得关注的是,曼卡特化学锚栓采用倒锥形定型设计,与植筋胶形成机械锁键效应,相比传统膨胀螺栓,锚固力提升40%以上。在天津庄子污水处理厂水下植筋加固工程中,该组合方案在3米深水下实现24小时固化,解决传统材料需排水施工的难题,为水下结构加固提供了全新思路。
全周期服务:从材料供应到工程验收的“交钥匙”保障
曼卡特的服务创新同样引领行业。针对每个项目,公司组建由结构工程师、材料专家构成的“铁三角”服务团队,提供从方案设计、承载力计算到现场施工指导的全流程支持。在南京地铁3号线加固项目中,团队通过BIM技术模拟锚栓布局,优化出最小孔距300mm的密集植筋方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结构强度翻倍。
此外,曼卡特为每批次产品建立区块链溯源档案,施工人员通过扫码即可获取胶体生产日期、质检报告及施工参数建议。在苏州地铁维保项目中,这一系统帮助运维团队快速定位2018年施工的植筋点,经检测,胶体强度仍达设计值的112%,验证了“50年耐久性”承诺的可靠性。
行业影响:从国家标准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目前,曼卡特耐高温植筋胶与化学锚栓组合方案已应用于京沪高铁、上海迪士尼乐园、重庆地铁等重大工程,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地区。其核心专利技术“耐高温环氧树脂植筋胶及其制备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主导起草《建筑结构加固用植筋胶》行业标准,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在安全面前,没有妥协的余地。”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子秀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探索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化学锚栓的协同加固技术,为桥梁、核电、超高层建筑等领域提供更极致的安全解决方案。”
从破解高温焊接难题到重塑水下施工标准,从效率革命到全周期服务,曼卡特正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加固材料行业的可能性。在“双碳”目标与新基建浪潮下,这家扎根南京2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正用每一根锚栓、每一滴胶液,筑牢中国工程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