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从“能用”到“耐用”的跨越
南京曼卡特MT-500植筋胶的研发历时七年,通过模拟极端环境加速老化实验,成功将传统材料50年寿命提升至100年。其核心技术优势包括:
1.超长耐久性:通过200万次疲劳测试,抗湿热老化、耐酸碱腐蚀性能卓越,尤其适用于潮湿、高腐蚀性的地下环境;
2.高效施工:2小时快速受力技术显著缩短工期,支持水下及冲击钻孔等复杂工况;
3.绿色低碳: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减少施工能耗与排放,为绿色盾构工程提供解决方案。
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乐贵平在调研中指出:“MT-500植筋胶的吸水率仅0.02%,可有效降低管片连接因材料吸水导致的渗漏风险,为盾构隧道长期稳定性提供保障。”
工程验证:从国家重点工程到国际核电站
MT-500植筋胶已成功应用于苏州地铁、珠海隧道、田湾核电站等上千个重大项目,其可靠性在南京地铁4号线、上海迪士尼等工程中得以验证。其中:
珠海隧道TJ2标项目:采用MT-500植筋胶进行烟道板安装牛腿二次结构施工,解决了传统材料在潮湿环境下易失效的难题;
埃及埃尔达巴核电站:作为该项目唯一指定植筋胶产品,MT-500为核电站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材料保障;
国产盾构机协同应用:与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形成技术共振,共同推动我国盾构工程全产业链自主化。
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林士民表示:“MT-500植筋胶的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超长耐久性锚固材料的空白,更为盾构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行业引领:从“替代进口”到“标准制定”
南京曼卡特董事长黄子秀在技术交流会上强调:“MT-500植筋胶的研发,是曼卡特‘国产化替代’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不仅要实现技术自主,更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化。”
目前,曼卡特已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的协同创新。2024年,公司参与编制我国核电用机械锚栓标准,并主导制定MT-500植筋胶的团体标准,标志着从“技术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的跨越。
以“中国方案”护航全球基建
随着“轨道上的城市”建设加速,南京曼卡特正加速推进MT-500植筋胶在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中的应用。协会执行秘书长阮霞透露:“协会将推动MT-500等高性能材料在更多重大项目中落地,助力行业实现‘绿色、智能、安全’目标。”
南京曼卡特MT-500植筋胶的推广,不仅彰显了国产建材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隧道工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从百年植筋胶到“江海号”盾构机,中国基建正以技术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