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展览会上,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某大型基建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加固”技术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俄跨境交通、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材料国产化替代。曼卡特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子秀女士与俄方代表团在展会现场达成合作,标志着中国高端加固材料首次以“中国标准”进入俄罗斯重点基建项目供应链。
技术突破奠定合作基础
曼卡特此次展出的MT-500植筋胶凭借其100年设计寿命、0.02%全球最低吸水率及2小时快速固化三大核心优势,成为吸引俄方关注的关键。该产品已通过欧盟ETA认证及国标GB50728-2011检测,在珠海隧道、田湾核电站等国内超千个重大项目中验证了其耐湿热、抗腐蚀、抗疲劳性能。据黄子秀董事长介绍,曼卡特通过改性技术优化配方,使材料在高湿环境下的寿命较传统产品延长2倍,尤其适配俄罗斯西伯利亚冻土区、远东沿海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基建需求。
俄方需求与曼卡特产能高度契合
俄罗斯代表团在展会期间重点考察了曼卡特的生产体系与项目案例。据悉,俄方近年来加速推进“向东看”战略,在能源管道、跨境铁路、北极航道开发等领域亟需高性能加固材料。曼卡特位于南京的智能化工厂年产能达5万吨,可满足俄方对核电级耐辐射植筋胶、超大直径盾构管片锚固系统等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双方计划年内启动首条生产线落地俄罗斯,预计2026年实现本土化生产。
黄子秀:以“中国方案”重塑全球基建标准
签约仪式上,黄子秀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中国基建材料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里程碑。曼卡特将持续投入研发,为中俄共建的‘北极圈能源走廊’等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她特别提到,曼卡特正在研发的第二代耐久型机械锚栓已通过-60℃至165℃极端温差测试,将填补俄罗斯高寒地区锚固技术的空白。
展会平台加速技术全球化
本届大湾区桥隧展吸引全球65国800余家企业参展,新型组合围堰技术、智能盾构监测系统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黄子秀透露,展会期间已有十余国客户表达合作意向,曼卡特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南亚、中东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构建“技术研发-本地生产-工程服务”的全球化网络。
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筑加固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曼卡特专注锚固、加固及管线支架技术20年,产品覆盖核电、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高端领域,服务全国近100条地铁线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公司以“为世界造好建筑产品”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锚固行业前三强。